【编者按】在上篇文章中,复旦管院高层管理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复旦管院EE)助理主任高建辉为我们盘点了企业培训市场的主要流派,解析了当下高层管理教育面...
在上篇文章中,复旦管院高层管理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复旦管院EE”)助理主任高建辉为我们盘点了企业培训市场的主要流派,解析了当下高层管理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困惑。
本期专栏中,作为在管理咨询和管理培训领域浸润多年的“老兵”,高老师将继续分享从业二十年来的观察与心得,着重阐述个人对企业培训课程设置的独到理解,并且向大家展示复旦管院EE在提升企业培训服务过程中运用的多样化手段和应对不同挑战的新路径。
高建辉老师
对症下药,理清企业培训之脉络
在了解企业培训市场的概况及当下高层管理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困惑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来“对症下药”。对此,高老师从以下六个方面,详述了复旦管院EE在制定企业培训课程内容时着重注意的要点:
相关性:
看菜下饭,量体裁衣。高老师认为,在课程的设置上,首先要遵循相关性的原则。复旦管院EE深知,只有把与企业实际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作切入点,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而有效地解决痛点,打开发展空间。
时效性:
对培训对象来说,案例的新鲜程度最好是“昨日事,今日讲”。也就是说,如果下午上课,他们希望能从老师口中听到对上午新鲜发生案例的剖析。
目前企业培训市场上存在不少信奉经典案例的讲师,因为他们笃信这些案例中蕴藏着经受过时间考验的学术思考。在高老师看来,经典案例可以使用,但讲师们最好选择一些能够反映出管理理论和实践进步与时代特征的案例。如果说在数字互联网时代依然把数码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案例挂在嘴边,则显得太过时了。
比如,在讲述科创行业与传统行业的案例时,复旦管院EE的授课老师们就会着意进行区别,因为两者的发展规律、发展节奏、面临的问题有很大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增长模式和战略路径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可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性:
有的放矢、精准投放才能在企业培训中获得最佳成效。高老师指出,得益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案例中心的支持,在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课程的过程中,复旦管院EE的课程设计老师、案例中心的老师可以为授课老师提供多方位的协助,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和被培训对象及其上下级的访谈等手段,获取最贴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沿的案例信息,由此创造出比较强的针对性效果。
参与性:
传统的培训是老师在台上讲,学员们坐在下面听。而复旦管院EE的培训课堂则越来越注重师生间的参与和互动。在做案例分析时,讲师们往往会将企业当中实际存在的某个现实问题引入到课堂讨论中来,让学员们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将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思考。
高老师认为,要想在企业培训中取得上佳的效果,需要培训方和企业双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配合,切忌拥有“结束就完事”的敷衍心态。
要想客观公正地评估培训为企业带来的“赋能”效果,企业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适时检测学员的能力和素质,了解经过培训后,学员的哪些行为产生了变化,他们的绩效又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将培训作为企业能力和员工能力发展的基石。
“娱乐”性:
为了让课程引人入胜,复旦管院EE一直在企业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设置上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增强其“娱乐”和趣味性,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让讲师们具备“郭德纲式”的授课能力,用类似单口相声和脱口秀般的语调将知识点娓娓道来,从而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讲师们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据高老师介绍,邀请一些行业内的大咖,如网红、顶流等进课堂来做时事热点的分享,早就是复旦管院EE的“惯用做法”。
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是指将参与性与课程内在的逻辑性融合在一起,以取得与企业发展的无缝衔接。“形象点来说,就是不能把高粱扔到玉米里面去。复旦管院EE会通过有机整体的设计,来加强课程版块之间的联系。培训不是休闲娱乐听相声,也不是去享受福利,而是去领受一次知识的洗礼与升华。”高老师这样总结道。
多措并举,广开渠道通“血脉”
作为企业培训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军者,复旦管院EE致力于整合复旦教育资源,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发展现状,为它们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行业和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和组织的发展需求。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数字化时代,复旦管院EE与时俱进、广纳良言,以高度开放包容的心态采取多种灵活多元的新做法,来切实地助力企业的转型与腾飞。
做法一:追求专业化
专业化具体可分为组织专业化、流程专业化和研发专业化三部分。高老师认为,要想实现组织专业化,就必须在组织结构、人员设置以及内部流程上以专业化的姿态应对不同的挑战。
复旦管院EE不仅有强大的研发部门,而且还依托学院雄厚学术教研力量的基础上搭建起一支实力强大的管理咨询团队。研发和咨询部门的设立都有助于提升培训产品的设计能力。
只有深入企业一线,将调研做深做透,才能更加精准地把握客户需求,然后做出相应的结构调整,这正是复旦管院EE研发专业化和流程专业化的体现。
做法二:加大定制化
与标准化的课程相比,定制化的产品更能满足客户的各种特定需要,在解决客户的痛点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功效。
复旦管院EE自推出定制课程以来,无论是在搭建课程的整体框架、教材的甄选设定、还是授课案例的准备上,都非常注重产品类别、产品内容和服务过程的定制化。不管是在战略与决策、财务与金融、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还是市场与销售、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创新与互联网等诸多议题上,复旦管院EE都有相应的产品类别和课程内容可以满足客户不同层次和方面的需求。
除此之外,服务的过程更是“入木三分”,复旦管院EE会派出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咨询调研团队,深入企业运营的第一线,通过一至两个月的持续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该团队也会与管理学院的老师们进行深度的讨论,力求“药到病除”。
在高老师看来,培训和咨询处于为企业赋能的两个极端,前者提供的是标准化却容易“水土不服”的产品,而后者则提供高度定制化却难以扩大复制的服务。要想在企业培训中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妨博采二者之长,在标准和定制之间寻找到最利于企业发展的平衡点。
做法三:提高灵活度
灵活的服务形式,可以降低客户进入壁垒,提升培训的最终效果。复旦管院EE为客户提供了一系列丰富多元的产品,如偏标准化的公开课、为特定群体量身打造的定制课,以及为应对疫情挑战而特别推出的在线课程等,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有机的组合。
在课程的安排上,复旦管院EE也会从节省企业时间和资源的角度出发,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此外,“学分制”这种仪式感满满的积分打卡手段,有利于增强学员们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企业账户”则是以某一单位为集体,统一购买“一篮子”课程,而在实际培训的过程中,复旦管院EE则会针对不同部门的差异性,分门别类地为不同职能的学员们提供相对应的专业课程。
高建辉个人简历
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EE)助理主任
上海复理(原复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监
有着近20年的管理培训与管理咨询从业经验,为近百家国有企业、跨国企业、民营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过管理培训及企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等方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