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家公司招聘人力资源储备人才要求博士学历。人力资源本身是实践性岗位,并非科研型岗位,用博士有没有必要、能发挥价值吗?现在很多大厂大公司招聘高学历要求会不会都是一样的是一种学历浪费?

从企业招聘高学历人才的出发点来分析有三个方面:

1、提高招聘效率,但是有边际效应

大公司把招聘门槛尤其是学历门槛提高,底层逻辑很好理解,并不是学历相对低的就不优秀,而是优秀的概率较低,因为其背后受到本身高等教育资源、能够进入良好学府于自身能力素质的影响等等,所以企业大了要招聘大量且优秀的员工,从学历低的人群中去选择效率低、找到合适的优秀的人才就很慢需要花长时间来找,企业的发展等不起。

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包括学历在内的门槛,让这些门槛成为一把筛子,经过过滤进来的人选,其可能优秀的概率就高了很多,企业招聘优秀人才的效率就高了。

这一点是没错的。

但是,盲目提高门槛来过滤人才的质量是有边际效应的,也就是学历要求提高的越高,筛选出来人才的差异值越小 ,很可能招聘中一个博士人选和硕士人选,单纯在人选优秀的概率上差异并不大,但成本上却有很大差距。

为什么说学历层次越高的人才边际效应越明显呢?

因为本身素质教育分水岭是在本科。高考考试能力背后也涵盖了包括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自律、逆商等综合的能力,能够通过高考的筛子进入到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其背后就已经从生源本身上拉开了个体与个体上的素质差距,再加上优秀的学校有更好的学术氛围、科研资源以及综合管理实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综合素养的高度就与普通的学校、甚至大专有了明显的差距。

所以,但凡做过招聘的人、面试过应届生的人都会有显著的感受:大部分双一流的学生不仅仅专业知识,乃至综合素养都要高过一般学校的,而一般学校的又都大过大专。(当然,这里说的是大部分,肯定存在小部分大专也很优秀的,这里不讨论,这里说的概率)

而当同等学校的硕士和本科再比较的时候,硕士还是会在略胜一筹的,毕竟硕士的教育中除了专业教育还仍旧有素质一面,但已经较少,都知道硕士的时候课题研究是主要内容,这时期个人研究分析能力、专业能力塑造是重点。这时候对人才综合素养增量的边际效应已经出现了。并且会有比较大的概率出现一些很优秀的双一流本科,其综合素养、综合能力甚至也比普通学校硕士还要强。

再往上,博士,不仅仅个人综合能力培养已经全面弱化而重点在个人专业领域高精尖的打磨,其次个人已经处于较高年龄,已经过了个人素养打磨的时候。

所以,单纯从一般企业招聘来讲,为了提高招聘筛选效率,要求学历层次在本科、双一流本科,最多再加硕士,再要拔高要求其筛选人才质量的效果效率就是比较低的。

2、学历越高越偏向解决具体问题

学历层次越高,人才培养的方向就越不同,本科可以理解为一个大方向的综合性人才,硕士则是一个细分赛道的专业人才,博士就是一个大方向下的细分赛道中的某个特定小领域专家。

这就决定了,学历越高在人才的培养上越偏向于专业领域科学研究。

所以,当企业越来越拔高专业领域的要求时,对应人才能解决的问题越偏向于特别精细、清晰明确的一个问题。

如果是一些公司的研发部门招聘博士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是类似开篇所提到的一个人力资源岗位这样特别重实践弱化理论的岗位招聘博士岗位就显得特别不可思议。而很多企业招聘管理培训生岗位时候也要求顶尖硕士、甚至博士同样也让人费解。

所以,整体而言,企业招聘高学历人才要看岗位和属性,盲目高学历本身意义不大。

3、培养潜质没有相关性

企业招聘高学历人才还有一点或明或暗的想法:学历越高,越值得培养,也就是培养潜质比较高。

但是实际上培养潜质与学历本身关联性并不大。本身培养潜质拆分来看,其背后影响的关键因素包含悟性、理解力、个人动机、持续学习的能力、思维方式等等,除了持续学习的能力可能与学历相关,也仅仅是可能,其他都是个人成长环境所赋予的。

所以,培养潜质并非高学历人才才有的。

企业招聘人才时候,在学历上的认识特别应该回归理性,不仅仅是因为高学历的要求意味着高成本的支出,甚至于本身一些特别高精尖的人才并不适合放在企业里面来做,招募进去即耽误了人才,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